人们只知宜兴紫砂好,但为什么好却不知道,宜兴紫砂好首先是因为她的原料好,对于这个原料怎么个好法却又不知道,由于历史公认的黄龙山出产的紫砂矿料最好,所以黄龙山被称为原矿,现在似乎个个知道原矿,但紫砂是什么却无人去探究,“原矿”两个字就成了紫砂的代名词,紫砂就成“原矿”了,既然原矿就是紫砂,那么黄龙山上的泥巴石头都成了紫砂了,所以现在什么原矿、外山,本地矿、外地矿,真紫砂、假紫砂等等问题困扰着消费者。连紫砂是什么都不知道,却去追求争论与紫砂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东西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。你不认识紫砂,紫砂当然也不会认识你,当紫砂身价倍增的时候,什么陶土甲泥、泥巴石头都披着“原矿”的外衣来了,都冠冕堂皇地成了“紫砂”。所以,根本问题还是要认识紫砂,要知道宜兴紫砂为什么好。
第一、是矿料好。前面已经介绍了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,是不是其它地方的紫砂矿料的形成原因也适用呢,当然是。那么为什么宜兴紫砂矿料好,区别在哪?在说明原矿与外山的区别前,先来引用两个相近的例子:第一例子是铁矿石,中国地大物博,铁矿石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,且储量并不低,但为什么全国大多数钢企都要远涉重洋进口呢?国内的铁矿石的含铁量大多是在20到50%,巴西或奥大利亚的铁矿石的含铁量是60到75%, 叶问3推荐网址这两组数字说明的是,并不是国内的铁矿石炼不出好铁,而是没有经济竞争力,同样炼一百吨铁矿石,成本一样,国内的矿最多能炼出50吨铁,国外的矿最多能炼出75吨铁,如果国外的矿炼的铁卖一千元一吨能营利,国内的就要卖一千五才能营利。所谓的好:是她的经济价值。原矿为什么好?是因为原矿的矿料结晶率高,纯度高,炼制成本低,如果把外山料炼制成原矿一样的品质,那炼制成本可能是原矿料的几倍、甚至几千倍。好是因为她的经济价值高。第二个例子是玉石,电视里赌石的节目经常有,可能看过这类节目的人也很多,珠宝展示大家都知道,赌的是石头里的玉,是不是有玉就行呢?石头里的玉并不是都值钱的,赌石人通常会用特制的电筒照看石头内部,赌石人想看什么呢?想看的是石头里面玉的“种水”,种水越纯,玉的价值就越高,种水越混或越杂,价值就越低。这个道理应该很容易明白。现在再来说说宜兴紫砂矿和外地紫砂矿的区别。在《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》里借用了地质变化的过程来解说,虽然不一定与地质变化的实际完全吻合,但为的是说明道理与原因。丁蜀地区在远古时是湖泊藻泽地带,这已经被公认。黄龙山就可能处在湖泊的中心或最深地带,河流携带的杂质很难到达,其原始淤积土层是由溶入水中的泥浆沉降累积而成,原始沉积泥非常干净,所以,黄龙山的矿料非常纯,且岩化进度非常均匀。这就是说形成原矿矿料的原始《种水》非常纯,因而品质非常高。而在湖泊边缘地区受河流的影响,带来的杂质就多,种水的纯度就受影响了。介绍到这里应该明白了,宜兴的紫砂矿料好,是因为矿料的原始《种水》纯,所以,品质高,炼制成本低,相对价廉物美,好就好在她的经济性。
第二、是泥料炼制的好。矿料是矿料,紫砂泥是紫砂泥,宜兴有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炼泥技术,这个技术至今没有书籍记载下来,主要是以师承、代代相传,是完全靠经验来操作的技术。而其它地区,没有这种紫砂泥炼制经验的来源,所以,就是有好矿料也很难炼出好泥。
第三、是工艺好。宜兴有上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工艺和紫砂文化,这文化中包含自然哲理、生命哲理、为人处事、吉祥文化、道德文化、抒情写意等等以人为核心的传统文化,这是紫砂壶形特有的,与他乡的纯器形文化有很大的差别。这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宜兴紫砂的内含所在。
现在,我们虽然知道了宜兴紫砂为什么好了,但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,是没有经验和能力来判断紫砂泥料的优劣的。追老泥,老泥越用越多,追底槽清,五花八门的底槽清冒出来。市场在呼唤行业标准,消费者希望消费个明白。下一篇谈谈《紫砂泥品质等级标准的划分与依据》。